徽王朱载埨的覆灭:一个藩王的骄纵与末路
一、突如其来的厄运
1556年,明世宗朱厚熜突然下旨逮捕徽王朱载埨,将他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。得知这一消息,朱载埨惊恐万分,泪流满面。他手捧徽王金符,试图进京面圣,为自己辩解,却被地方官员阻拦。绝望之下,他跪伏于地,仰天悲呼:
“我无法自证清白,活着还有什么意义!”
话音刚落,这位年仅30岁的藩王便自尽身亡。他的嫔妃们也纷纷追随而去,以死明志。然而,朱厚熜并未因此平息怒火,反而下令剥夺朱载埨子女的爵位,将他们发配凤阳,交由周王监管。曾经显赫一时的徽藩,就此覆灭。
展开剩余80%那么,朱厚熜为何要对朱载埨痛下狠手?两人之间究竟有何恩怨?朱载埨又为何选择以死明志?
二、靠献媚得宠的徽王一脉
朱载埨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玄孙。1466年,朱祁镇的幼子朱见沛受封徽王,驻守河南钧州。数十年后,朱载埨的父亲朱厚爝抓住朱厚熜痴迷方术的机会,与道士陶仲文合谋,进献丹药,并谎称自己“忠敬奉道”,博得了皇帝的青睐。凭借这一手段,朱厚爝在嘉靖初年屡获封赏,成为炙手可热的藩王。
作为朱厚爝的次子,朱载埨自幼锦衣玉食,生活优渥。他最初受封为浦成王,后因兄长朱载埻早逝,得以继承世子之位。父亲去世后,朱载埨顺理成章地成为第四代徽王。
朱厚爝在位时,虽善于逢迎,但行事尚算规矩。然而,朱载埨继位后,却一改往日温良形象,变得骄奢淫逸。1551年,他广招南阳术士,炼制丹药,效仿父亲以方术取悦朱厚熜。与此同时,他的荒淫本性也逐渐暴露——整日沉溺酒色,纵情享乐。
不久,朱载埨结识了擅长炼制“含真饼”的南阳人梁高辅。在亲身体验药效后,他将此物进献给朱厚熜,深得皇帝赞赏。朱厚熜不仅封梁高辅为“通妙散人”,还赐予朱载埨“清微翊教辅化忠孝真人”的尊号,并赏赐金印。
三、骄横跋扈,祸害一方
得势后的朱载埨愈发狂妄。他自恃受宠,在封地肆意妄为,欺压百姓。他不顾钧州知府的反对,强行驱逐王府周边的居民,霸占他们的房屋和田地。随后,他又扩建王府,修建奢华的后花园,甚至豢养老虎作为玩物。
早在朱厚爝时期,钧州知府陈吉就因得罪徽王府而被罢官处死。此后,但凡有官员或百姓暗中举报朱载埨的恶行,均遭迫害。因此,朱载埨的暴行长期无人敢上报朝廷。
除了强占民产,朱载埨还沉迷女色。他时常躲在王府门后,若见街上有貌美女子,便强行掳入府中。女子若顺从,则沦为玩物;若反抗,则被丢入后花园喂虎。钧州百姓闻“虎”色变,人心惶惶。
王府属官王章多次劝谏朱载埨收敛行为,却屡遭无视。最终,在一次争执中,朱载埨竟下令将王章杖毙。尽管此事上报朝廷,朱厚熜却未加追究,反而继续宠信朱载埨,使得他更加肆无忌惮。
短短两年间,钧州百姓纷纷逃离,城内人口锐减。厌倦了封地的朱载埨又将目光投向朱元璋的龙兴之地——凤阳,多次私自前往游玩。这种僭越祖制的行为,本应严惩,但地方官员畏惧朱厚熜的宠信,无人敢揭发。
四、众叛亲离,自取灭亡
然而,朱载埨的靠山并非坚不可摧。他的好友梁高辅逐渐意识到,朱厚熜性情多变,若朱载埨触怒皇帝,自己也会受牵连。于是,梁高辅开始疏远朱载埨,甚至拒绝为其美言。与此同时,曾与徽王府交好的陶仲文也因梁高辅的排挤而失宠。
1555年,梁高辅因炼制“含真饼”缺少原料,向朱载埨求助。朱载埨不仅拒绝,还指使陶仲文将另一批丹药”进献朱厚熜,企图陷害梁高辅。然而,朱厚熜并未因此怪罪梁高辅,反而对朱载埨产生怀疑。
梁高辅趁机向朱厚熜揭露朱载埨的种种恶行,尤其是他擅自离开封地、私赴凤阳的僭越之举。朱厚熜勃然大怒,下令收回朱载埨的真人封号,并追回赏赐。这一举动如同信号,朝野上下纷纷上奏弹劾朱载埨。钧州百姓耿安控诉其强抢妻女,内阁高拱也罗列其罪状。一时间,朱载埨成为众矢之的。
当查案官员抵达钧州时,朱载埨仍幻想面见朱厚熜申辩。然而,皇帝早已将他视为震慑宗室的“典型”,官员们更是将诸多罪名强加于他。绝望之下,朱载埨选择自尽,其妻妾亦随之殉死。
朱厚熜得知后,仍不解恨,怒斥道:“朱载埨以人喂虎,死不足惜!宗室竟有如此恶行,实乃匪夷所思!”1556年,朱载埨的子女被废为庶人,发配凤阳。显赫一时的徽藩,就此终结。
五、五代积恶,终致覆灭
孟子曾言:“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;小人之泽,五世而斩。”自朱祁镇起,徽王一脉代代作恶:朱见沛贪财暴虐,朱厚爝构陷忠良,朱载埨更是残害百姓、僭越妄为。五代之中,无一人堪称君子。而朱载埨的覆灭,正是这一家族积恶的必然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